Thursday, March 17, 2011

夯实根基,筑就创新型强国

  明丽初春,蓝图绘就。两会给我们指明了未来5年的前进方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十二五”规划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两会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备受代表、委员关注。

  2006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了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三个纲要目标都定位在2020年努力使我国跻身于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

  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代表、委员们凝聚共识,那就是——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发挥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作用

  驱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威力正在祖国大地、各行各业一步步发挥。

  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在地方。只有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科技的威力才能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惠及社会民生。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代表说,四川省将“把科教做优、把产业做强、把民生做实,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代表誓言:“始终把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代表认为,江苏的发展要“更加注重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竞争力”。省长李学勇代表进一步说,“坚持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基础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在行业。行业承担着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的重任,是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升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的“尖兵”。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加快”一词被众多代表、委员强调。围绕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代表一口气给出了5条关于“加快”的建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建议是献策,忧患出诤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朱敏慧委员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少行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她建议解决评价体系问题,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发动机”需要保障。经费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财政经费还体现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把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十二五”时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将有力保障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发动机”需要“养护”。科技创新需要基础、条件,创新成果不会“横空出世”,其中公民的科学素养即基础之一。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徐延豪委员说,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相对于2005年提高了一倍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科普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

  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奠定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强国必先强教,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强盛需要各级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优先发展的重大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郑重承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承诺已写进“十二五”规划,令人振奋。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委员说:“我实实在在地感到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近5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2.4%,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2.2万亿元。”

  改革创新已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这也是实现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出路。

  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广西大学副校长黄维义委员呼吁重视学生的信仰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委员认为,大学必须兼顾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两方面,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他建议,高校把知识性的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情操类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纳入公选课。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黄润秋委员说,应该消除大学管理行政化、学术功利化倾向,通过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激励机制,让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学生乐于学习。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强化能力培养。“从小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公平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另一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重点在于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我国有2亿多农村孩子,樊庆斌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和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

  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正有代表说,要解决好东西部、城乡间教育不平衡问题,建立优秀校长、教师流动的制度。

  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人才乃强国之本。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谁掌握了人才竞争这个关键,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谁就能永续发展、长盛不衰。

  人才、人才发展、人才强国……两会期间,这些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字眼,一次次拨动着代表委员们的神经,大家讲问题、谈认识、建诤言,献计献策。

  “十二五”期间,人才在科学发展的大棋局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民建中央调研部副部长蔡玲委员看来,“中国在未来5年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坚实基础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

  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哪里?安徽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代表坦言:“虽然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有着何种关联?“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产业,高层次的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因素。”对人才如饥似渴的浙江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代表感慨。

  眼下,中国每年的留学大军浩浩荡荡。“十二五”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归”人才为祖国服务?致公党江苏省委主委黄因慧委员引用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2005年之间毕业出国的人才,学成后大多选择留在海外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期,面对‘十二五’转型重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迫切需要集聚大批高层次人才。”会场上,黄因慧大声呼吁。

  不独在会场思想激荡。3月13日,人民网网友“心底之声”在强国论坛上发帖感言:“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发展!”多么朴实一句话,却道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声。

  会内会外,言由心生。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正在汇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们看到,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重大精神,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人们看到,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一系列人才发展的新理念不断推广,“升级”着我们彼此的人才观念;

  人们看到,“人才创业扶持”等十大人才政策正陆续出台,“千人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已相继启动……全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那段200余言的深刻表述,已经为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人才强国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代表委员们坚信,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正快步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