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现场。记者 张路桥 摄
据重庆日报消息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昨日举行,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提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把重庆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为重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市委副书记张轩,以及市领导何事忠、马正其、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陈存根、翁杰明、吴政隆、谢小军、刘学普等出席会议。
6年人才规模增长一倍多
黄奇帆说,2004年全市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人才工作与全市发展同步,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回顾6年来的人才发展状况,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一是人才规模大为扩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80万,同口径比2004年增长一倍多;二是投入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GDP翻一番,人才投资占GDP10.1%,算下来人才投入这几年也翻了番;三是重庆人才环境有进步,重庆是个码头城市,人文环境历来比较开放、包容,再加上历届市委、市政府讲求走出盆地、走出大山、融入世界,海内外广揽人才,促进重庆成为开放高地、经济高地;四是重庆潜在人才基础素质结构越来越好,一方面体现在教育上,2006年重庆率先在西部实现“普九”,今年又实现普及高中,大学毛入学率从直辖初期的8%上升到现在的30%,教育的普及意味着巨大的人才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要求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重庆经济社会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一定会万商云集,而人才随着资本的流向而集聚,万商云集的地方一定也会是人才集聚的地方。
黄奇帆说,尽管重庆人才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庆人才队伍建设还有瓶颈与不足:一是高层次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缺口较大;三是分布不均衡;四是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必须下大工夫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大量涌现。
依托大学城催生微电园
黄奇帆说,未来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本、技术、投资环境或者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时候争一个比较小的项目,大家讲成本、要素、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和银行融资方便性的较多,但如果一个产业一年销售规模上千亿美元、当一个企业投资规模上百亿美元的时候,投资者考虑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才环境,看这里的党政人才、企业人才、技能人才等。当年西永微电园能够从一块田地里发展起来,就是依托旁边的大学城能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利用学校招商而成的。可以说,小规模投资看成本和其他条件,大规模投资一定看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才工作搞好,将人才作为各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重庆快速发展需要各种人才
黄奇帆说,重庆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每个重大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重庆工业化需要人才。重庆工业销售值从5年前的3000多亿元,发展到今年的1.1万亿元,预计今后五年会到2.5万亿元,重庆工业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整个产业结构有了巨大调整,这方面我们着重抓几个大项目,像MDI项目、笔记本电脑基地、“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干这些项目就是按中央要求,抓住金融危机背景产生的全球性的新机遇,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人才先行,人才成为最最重要的竞争力。
重庆城市化需要人才。重庆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由大都市、大城市、县城、小城镇等组成的城市连绵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比如城市广告如何来布局、设计;城市灯饰如何能够体现出文化和韵味;城市道路转盘怎么设置才科学合理等,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处理。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需要人才。今后重庆要更多地“走出去”到海外投资,这就需要熟悉海外工作、适合做海外投资的国际化人才,包括熟悉海外业务的律师、会计等。
重庆进行的城乡统筹改革需要人才。改革是知识密集型的事业,不是蛮干、苦干就可以的,不当心就会碰“地雷”。改革是系统工程,是系统设计,需要智囊团。比如,最近薄熙来书记提出的“三大差距”怎么缩小,这是发展的问题,也是制度安排问题,涉及许多专业性的知识,需要各类人才参与其中,此外,建设内陆金融中心需要金融专业人才,民生致富之路搞微型企业需要社会人才、“两翼”农户万元增收需要技能人才,帮助农产品流通需要营销人才等等。
能把微型企业搞起来的都是人才
黄奇帆说,人才决定未来。我们要在大的投资环境上为人才创造好的条件。一是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引进提供主动服务,让人才、企业有互相碰头的机会,能够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联络平台。今后要继续主动出击到全国各地招聘人才,并要建一个全国性的人才市场,一年到头都能开展招聘活动。
二是要善待人才,除了对高层次人才“发点球”给特惠政策外,还要让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觉得重庆的条件最优惠,比如个人所得税政策,重庆作了规定,所有引进的人才,全额返还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而且不讲年份,你呆多久就返多久。
三是鼓励人才创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创造性的优惠政策措施,设立创投基金、出台扶持微型企业的系列政策等,从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融资贴息等方面,鼓励支持创业。我们认为,微型企业本身就是草根企业,民生企业,能把微型企业搞起来的人通通都是人才,而且是很优秀的人才。
四是打通各种各样的人才创业发展的循环机制,通过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使高科技孵化企业能够形成“背着书包进去,背着钱包出来”的良性循环。
五是搞好各种人才的生活环境。重庆正大力推动公租房建设,我们规定,除了农民工,城市中的原住民中低收入群体可以住公租房外,大学生毕业就业后没有住房也可以申请住公租房,这一条相信会吸引很多外地大学生到重庆。同时,我们对商品房价格进行控制,使大多数人能买得起。
六是前移人才市场、猎头公司、政府服务机构的关口。
建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
张轩在会上对“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进行了部署。她说,我市人才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总体框架。人才相对拥有量、增长速度、创新能力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前列。到2020年,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总量达到673.9万人;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才投入稳定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7%;人才环境持续优化,人才效能明显增强,人才贡献率达到38%,基本建成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人才相对拥有量、增长速度、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领先,接近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平均水平。
张轩说,实现上述目标,要以“六百计划”为龙头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每年遴选100名党政“一把手”进行重点培养, 到2020年培养造就100名优秀企业家、100名学术学科带头人、100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100名金融高端人才、100名宣传文卫体领军人才和党外知名人士。要通过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新闻链接
3院士各获200万安家费
本报讯(记者 谭柯 实习生 向青)昨天,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孔祥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等三名院士分别获得了200万元的安家补助。同时,包括重庆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谢东等在内的8名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每人也获得了100万元的安家补助。
这8名100万元安家补助获得者分别是,重庆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谢东,重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碰撞安全总工程师赵会,重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庞剑,重庆大学轻金属材料设计与研发中心主任聂建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混合动力技术专家段志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特聘专家李云初,重庆大学低碳制造研究所所长张正文,重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许益群等。
据了解,孔祥复、钟志华、邓文中3名院士是我市作为一类人才引进的。按照重庆市的规定,引进的一类人才将给予200万元的安家补助。而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则按二类人才待遇,每人获得100万元的安家补助。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表示,他将用这笔钱建邓文中基金,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两年选派3万大学生到基层
本报讯(记者 谭柯 实习生 向青)昨日出台的《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未来10年,我市将发展人才近294万名,使人才总量由现在的380万人上升到673.9万人。在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中,到2012年,我市将选派3万名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
据组织人事部门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源总量达670万人,在目前基础上还要增加近300万人,仅电子信息产业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就有20万缺口。未来10年,我市将发展人才近294万名,使人才总量由现在的380万人上升到673.9万人。
按照规划,到2012年,要选派3万名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其中1万名为 “大学生村官”,2万名到乡镇基层工作,以此优化基层干部年龄、知识结构。
到2020年,要培养100万以上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1万名汽车装备、材料检测等紧缺高级技师;结合农村发展,培养50万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其中重点培养1万名农业支撑人才;培养1万名社工专业人才,1万名基层文化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