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6, 2011

国博镇馆之宝免费看

  

国博镇馆之宝免费看
观众热议“后母戊鼎”。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本报讯 (记者张然)前天,国家博物馆6项展览免费“扎堆儿”推出,其中有后母戊鼎、大盂鼎等镇馆之宝,也有元青花、珐琅彩等稀有珍贵文物,件件都令观众大饱眼福。

  近几天开幕的展览主要包括:《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三项专题陈列以及《潘天寿艺术大展》、《李可染艺术大展》、《黄胄艺术大展》一共6项。

  据介绍,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均为常设展览,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展期一年。三位绘画大师的艺术展将持续至6月25日。每项展览的每日最大观众接待量为800人左右。国博有关工作人员提醒,为确保观赏环境,想要参观的游人最好提前预约。

  后母戊鼎

  正名后首亮相

  据介绍,《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专题陈列以国博馆藏文物为主,分为“夏商时期的青铜艺术”、“西周时期的青铜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三部分,着重展示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在器型、纹饰、器物组合以及铭文书法上的变化脉络,反映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

  记者了解到,展出的103件组文物当中,以“后母戊”青铜鼎最为引人瞩目。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在标识牌上明确写着“后母戊鼎”,并介绍它的名字来源于器腹内壁所铸的铭文“后母戊”。

  “后母戊”是某商王母亲的庙号。此前,学界对于这件青铜器到底姓“司”还是姓“后”展开了长期的争论。经过深入研究,本次国博新馆开馆后,以青铜展为契机,首次将其正名为“后母戊鼎”。

  青花瓷展 稀世奇珍领衔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3亿元天价成交,引发了民间高涨的元青花热潮。

  本次《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专题陈列专门在青瓷、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三个部分之外,单独设置了青花瓷展览板块。6件元青花以及明、清青花中的精品之作共136件组精品瓷器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

  国博专业人员介绍,6件元青花中,以青花束莲卷草纹匜器型最为稀有。据介绍,匜为宋元时期典型器型,是一种模仿青铜器型的盥洗工具。元青花瓷器的匜传世稀少,主要在国内出土。这件青花匜小巧精美,呈青蓝偏灰黑,能够见到明显的黑斑。有推断这是进口青花料和国产料混用的结果。整件展品釉面发出清幽的光,属于早期青花作品,弥足珍贵。

  秘色瓷碗 揭开千年秘密

  瓷器展览中,一件秘色瓷碗造型简单,通体素面无纹,乍看并不引人注目,但仔细看会发现釉质匀净,肥润晶莹而又深沉雅致。国博专业人士介绍,这便是揭开了一个埋藏了千余年秘密的“秘色瓷”。

  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把秘色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辞藻褒誉。但“秘色”的真实含义一度成为文物之谜。

  直到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明确记载包括“秘色瓷”。根据出土清单对照这批秘色瓷器,人们终于知道了此前争论已久的“秘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而这只碗便是当时出土的越窑瓷器中的精品瓷器——“秘色瓷”之一。

  画坛名作 汇聚三位大师

  昨天,国博特别推出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大展,这三位大师的作品在近代中国美术界有着重要价值。

  展览内容分为“画家生平”和“艺术风格”两个部分,以谱系追溯的方式梳理出他们艺术语言革新的脉络。

  三个展览共计展出大师们的代表作品100组件,另外还呈现了画家的手稿、照片等。其中包括潘天寿的《参禅老纳图轴》、《八哥岩石图轴》;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春雨江南图》;黄胄的《群驴》、《日夜想念毛主席》等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