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不能总是曝光后才出击 3月25日 练洪祥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晚会播出当晚连夜赶赴现场开展执法检查,对晚会曝光的天津锦湖轮胎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宝洁纸业及晨光造纸厂霸州分厂等,迅速组织了执法检查。
广州日报一评
“连夜赶赴现场”,监管部门的反应确实够“迅速”,甚至可用“神速”来形容。可是,弱弱地问一句:此前你们都干吗去了?
说句公道话,监管部门闻风而动,总比对问题视而不见、纹丝不动高出一个境界。只不过作为监管部门,满足于此远远不够,被动行政永远无法掌握主动权,难以防微杜渐,长治久安。君不见,公共安全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公众每每看到的总是有关部门的四段式套路表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严肃查处”“举一反三”……表面功夫做足,病灶并未祛除,悲剧不断重演,成为中国式监管的宿命。此番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河南“健美猪”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早在10年前,“瘦肉精”问题就被媒体曝光,9年前农业部就发文禁止使用“瘦肉精”,可“瘦肉精”就是阴魂不散。前往河南督导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
面对这番说词,公众自然要推敲:既然抽检有“漏洞”,为什么不全面检验?6亿头猪的数量固然不小,可监管部门的人还少吗?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人手不足导致疏于监管,而恰恰相反,多头监管(一次联合行动往往要出动几个乃至十几个部门),政出多门,相互推诿,人浮于事,以致出现无人可管的乱象。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丽满就以切身体会说监管困境,她在珠海买了一件物品,感觉不对劲,于是“找了卫生部门,找了食品安全部门,找了工商部门,最后谁都不管”。
近年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常有动作,倒是执行层面的体制建设逡巡不前,问题年复一年,积重难返。一个多头管理,就嚷了许多年,至今问题依然。
在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势下,如果监管部门总跟着媒体打游击,记者指哪就打哪,东一枪西一枪,而不是主动出击,织牢防护网,各类公共安全事故何时是尽头?
现代快报再评
指望监管者在曝光前出击,是小概率事件。更大的可能是,媒体曝光后监管者采取另一种“闻风而动”。几年前深圳市场的石斑鱼、多宝鱼、桂花鱼被媒体检测出含有“孔雀绿”,相关部门的局长在回应时侃侃而谈“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我写了《“从源头抓起”有时是个馊主意》的评论,认为作为市场终端的城市,已成点面结合的网格化管理格局,管好份内事才是尽职,不能把责任推给“源头”。当天,该局长勃然大怒,前来兴师问罪。好在文章本身没漏洞,这位局长大人才悻悻而归。
而文章中提到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丽满,此前曾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以她的地位,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遇到问题都投诉无门,更遑论普通百姓。因此,从策略而言,媒体还是多表扬和鼓励监管者在曝光后出击吧,这是珍惜和巩固已有的“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