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6, 2010

专栏:中国人为何不爱搞慈善?

  李扁

  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其实质不过是补交一次遗产税而已。美国人比较聪明一点,他们是平常零零散散地交出来。

  今年6月16日,巴菲特、盖茨倡议美国富豪在有生之年捐出一半财产。到8月6号,美国40位亿万富翁签了字, 确认的捐赠总数是6000亿美金。据说他们9月份要来中国,明年3月要去印度。

  看来他们要把这股慈善风暴刮遍全球。而此事的本质,是美国在输出价值而已。

  反思中国,慈善的劲头为什么没有这么大?我想到三点简单的理由。

  一者,中国的富翁,是刚刚富起来,钱还没有捂热。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第一是生理需求层次,包括空气、水、食物、住房、性生活, 缺哪一样都会致命或致病,而且这五个要素的顺序不能颠倒。从中国的房地产热,以及婚外恋的盛行可知,中国绝大多数人还 在这个层次上“奋斗”。第二个层次,是安全感,买保险,认识黑道白道,或者移民国外,都是这个需求的表现。这是我们的 许多先富一族在做的事情。第三个层次,爱和归属感。在中国,爱还是一个很虚的事,这个词被用得很滥。第四是尊重与被尊 重。第五是自我实现。这两层境界,总体上离中国人更遥远。

  二者,中国的慈善规则没有理顺,慈善事业处在初级阶段。

  具体表现在,第一是机构少。是不是放开,政府方面没有足够的信心,一下子不会放得很开。第二是人才少。慈善明 星王振耀,刚到北京师范大学当公益研究院院长就提出来,中国的基金会是100多家,而美国是100多万家,美国在公益 机构就业的人是1000多万人。这些人工资高、待遇好、受尊重,不开二手车。

  反观中国的情况,慈善事业的从业人员工资不高,人才质量总体水平也不高。这就导致一个负反馈:公众的参与机会 少,因此质疑就更多;质疑越多,慈善事业就不是得道多助,而是失道寡助了。

  三者,大盘子的问题。

  这个问题,用中国领导人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劳动者体面地劳动,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让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而在实际操作当中,则取决于国家发改委写规划的时候有没有把慈善这一块纳进去,取决于它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因为“现 官不如现管”嘛。如果把这个意思充分地渗透到规划或纲要的起草过程中,这个事情就能做大,中国慈善的路就趟得通。

  其实,这件事情的意义很大。

  为什么说这个事情的意义很大?新中国成立刚过60年,第一个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政治的30年。第二 个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济的30年。而第三个30年的主旋律,应该是公民社会的发育,完成前两个30年留 下的作业:弥合第一个30年造成的信仰和道德的裂痕;填补第二个30年造成的贫富悬殊的鸿沟,以及人和自然的对立。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承诺言犹在耳。怎样帮?慈善就是一条现成的路。

  以300年为标尺,我发现,中国历史上100年、200年或300年一次的改朝换代,其实质不过是补交一次遗 产税而已。美国人比较聪明一点,他们平常零零散散地交出来,并且形成自觉的行动,这个办法值得借鉴。

  具体做法,就是把遗产税与慈善事业结合起来。美国税法规定,慈善捐赠可以获得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的税前扣除。 遗产数额越大,遗产税的税率越高。这样,美国公民只要把大量遗产进行公益捐赠,就可为后人省下大笔遗产税。

  是不是美国的富翁人人都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好像也不是。有个新闻的标题叫《美国遗产税率明年或达 55%,部分富人考虑自杀》。宁愿自杀,也不肯多交钱——爱财如命,中外一辙。

  所以,既要靠有道德水准的人倡导,比如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倡导亿万富豪捐赠,更要有“大盘子”的调节,顶层设 计当中要建立起激励捐赠的精细机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