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难’”
因此,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孙士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云南目前的机遇,既是云南过去20年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战略在“彩云之南”这块战略高地时机成熟的水到渠成。而从中央西部大开发指导文件中,更能读出决策层对云南的厚望、对西南开放大格局的期待和对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高瞻远瞩。
比如,交通网络建设方面,“五横、四纵、四出境”通道涉及云南的有,“一横”瑞丽至上海、“一纵”兰州至昆明、“一出境”南亚国际通道。培育昆明门户机场,重点推进澜沧江航道治理;产业方面,积极推进中缅国际油气管道建设,加强南亚区域战略合作,建设进口油气资源战略通道和储备基地,建设完善云南石化基地;对外开放方面,利用GMS深化周边国家发展合作,积极建设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然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云南仍然充满了挑战。以2009年经济数据为例,云南人均GDP为13539元,远低于25125元的全国人均水平;云南进出口贸易总值为80.19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仅为0.36%。其中,云南与南亚外贸总额仅5.4亿美元,占中国与南亚外贸额的0.8%。
即便如此,云南外贸大部分属于转口贸易。本刊记者在云南最大的边贸口岸瑞丽市调研得知,瑞丽80%的进口货物销往省外,80%的出口商品来自云南省外。云南人自嘲为“吃过桥米线”。
在事关云南前途命运的通道建设上,二十多年来的交通建设成绩面对宏伟的战略构想也是捉襟见肘。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全省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所占比重不到3.5%;通边、出境的铁路仍然只有100年前建的昆河米轨铁路。连省的铁路虽有贵昆、内昆、成昆和南昆铁路,但均为单线铁路,通道能力严重不足。目前云南铁路运输日均装车需求11000车,但准轨仅能满足2000车左右,仅占需求量的20%。
而所有这些还仅仅是账面上的差距。本刊记者在云南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德宏州调研期间发现,按照其目前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且不谈南亚通道,仅扩大中缅边贸也勉为其难。
7月15日一大早,本刊记者来到了德宏州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这是一块1.9平方公里深入缅方的“飞地”,其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对缅贸易的25%以上,占云南对缅贸易的68%以上,出入境人员及车辆占云南陆路口岸的54%以上。但本刊记者没有看到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空空荡荡的街面令人失望,只有在姐告玉城才看到了熙熙攘攘采购玉料的早市。中午过后,这个特区就完全沉睡了。
一位当地行政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姐告是国务院设立的全国唯一实行“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模式和优惠政策的贸易特区,但由于没有体制保障,原来已有的贸易、加工、仓储和旅游的功能,目前已经萎缩为玉石交易。
他抱怨说,“所谓境内关外,指货物只要进入姐告,就相当于海关外,区内免关税、免增值税、免流通税。但现在,姐告不仅有海关、边防检查,而且质检、税务、防疫等行政管理部门通通进入,甚至经济管理部门连姐告的物价也要管。”
在他看来,一方面是周边国家相对落后导致双边贸易做不上去;另一方面关键是各项政策不但相互打架,而且不能适应我国边贸实际发展。比如,有关部门为了打击境外赌博,2005年完全停办异地办证业务,瑞丽至缅甸的旅游完全中断瘫痪,对当地旅游文化交流造成前所未有的打击。
另外,“姐告贸易区的加工贸易完全照搬沿a海特区‘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政策,但云南周边国家经济落后,可以是原料来源,但没有消费能力成为产品进口地。”指着长满荒草的厂房,他介绍说,这样的政策完全不能适应沿边贸易特区的实际情况,姐告的加工贸易因此根本做不起来,“本来期望能够内销,政策又坚决不允许,最后大部分都荒废了。”
最令其想不通的是,“国家已经高度关注瑞丽对南亚开放的战略作用,但大理至瑞丽的铁路迟迟不能动工。大理至瑞丽的高速公路修至龙陵,竟然西拐腾冲而不进入德宏州。”但抱怨之余,他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面对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市里,也不是州里,甚至不是省里可以解决的。”
复杂的南亚地缘
调研期间,本刊记者和多位专家学者交流发现,云南腾飞翅膀如此之沉重的原因,自身背负众多体制和社会经济“包袱”是一方面,但更大层面上还在于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协调。这其中,最无法绕开的是,南亚大通道成败还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南亚国家间关系。
比如,一直以来,云南省积极参加了BCIM经济合作论坛的各项活动。但是,作为地方政府,云南省无权对国家间合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决策,也无权代表国家参加正式的外交活动。杨晔记得很清楚,2004年BCIM第五次会议上,云南方面希望将BCIM从民间层面的二轨机制推进到国家层面的一轨机制。对此,缅甸和孟加拉国都非常支持,唯有印度不同意。
这其中除了云南只是地方政府的地位弱势外,更深层原因是印度对中国进入南亚抱有疑虑和戒心。孙士海分析说,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中印关系不可避免也要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印度历史上有‘强邻为敌’的曼荼罗(mandala)理论,即认为国家关系中‘邻国是天然的敌人,而敌国的邻国则是天然的盟友’。”
长期以来,印度军方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缅甸发展关系感到不安,甚至怀疑中国利用这些国家包围印度。杨晔对此感受颇深,印度对打通中印公路就非常敏感,“因为这条国际公路穿过的印度东北部,独立倾向明显,地缘文化与印度内地差异大,是其国内政治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因此,印度政界对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一直怀有矛盾的心态,既怕中国和缅甸、孟加拉国加强合作将其边缘化,又把中国当作潜在竞争对手处处防范。比如,中国搞与东盟“10+1”,印度也搞与东盟“10+1”;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印度马上公布和东盟的“10+1”也在2010年的1月1日启动;中国提出南亚大通道,印度也提出“向东看”战略,要搞太平洋国际大通道……
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ujitDutta认为,除了印度,南亚其他国家对中国在次大陆的作用有三类看法:一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视中国为友好国家,欢迎中国在南亚扩大影响和起平衡作用;二是尼泊尔和不丹,它们在中国龙和印度象的夹缝中生存,一方面与印度有紧密的安全关系,向印度开放边界,另一方面也寻求与中国的和平关系;三是斯里兰卡和缅甸,它们同时与印度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在其看来,印度对中国在南亚的活动持有复杂的看法,即“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既构成挑战,也提供机遇。”在经济领域,是把中国排除在本地区多边组织之外,还是把中国吸纳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对印度来说还是一个疑问。但事实是,对中国为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而提出的各种倡议,印度出于政治和安全的考虑而态度消极。相反,印度提出自己的区域合作设想,都把中国排除在外。可见,“中印对立的想法仍支配着印度跨地区合作的行动。”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叶正佳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中国应该把印度当作与自己一样的潜在大国予以尊重,“我们应该谅解印度对安全的关切,印度已多次向我们表示有此期待。另一方面,如果以为能够用对印度的不合理要求,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印与南亚邻国关系中的问题,作无原则的让步就能够争取到印度的话,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印度会得寸进尺,结果会事与愿违。”
比如,“有人认为,只要搞好与印度的关系,就能搞好与南亚的关系。事实上,印度不愿意和你完全搞好关系。”叶正佳观察南亚政治关系得出的判断是,“相反,只有搞好与印度周边国家的关系,最终才能真正搞好与印度的关系。”
在这位曾在1954年-1962年和1985年-1990年两度驻印的前中国外交官看来,“同印度交往,中国必须时刻警惕不要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过分乐观的结果可能会大失所望,接着可能作出过分的反应;过分悲观又可能忽略在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斗争中,印度这个潜在的伟大伙伴的重要性。”
南亚通道需要大胸怀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种习惯性思维,把‘边’理解为‘禁’、‘落后’、‘民族地区’,牵动中央政权神经的就是边防安全、和睦稳定。让人觉得‘边’不能为发展作出贡献,只能靠国家扶持。”采访中,一位政策智囊人士认为,这种思维没有看到边的潜在价值,“对‘边’的认识不到位。也因此,中国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没把边境问题处理好。”
“如果能够把‘边’看作一个连接点、一个通道、一个要素流通的媒介,那么它就具备了丰富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在他看来,现在中央针对未来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提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格局”的策略,就是为了解决中国过去两千多年都没能解决好的大问题。
“我国陆地边境线22000公里,比海岸线还长4000公里。边境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领土完整,对国家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位研究人士认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必须把边境发展当成战略课题考虑,“当前,边境已经成为外部势力干涉中国的切入点,无论是‘3·14’事件还是‘7·5’事件,都是利用我国边疆发展不平衡做文章。”
在新中国60周年的大背景下,去年中央领导在三个沿边省、自治区提到“桥头堡”建设问题:6月份在黑龙江提出“黑龙江要发挥比邻东北亚和俄罗斯的优势,建成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7月份在云南提出“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的桥头堡”;9月份在新疆提出“新疆要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这后面的战略深意就是,一个繁荣的边疆肯定是一个稳定和谐的边疆,繁荣的边疆所形成的强大向心力比千军万马的作用还要大。因此,南亚大通道正是这种战略大胸怀下的产物,云南作为中国沿边发展中开放条件最好的战略高地,需要更大的气魄和胸襟肩负国家战略重任。
由此,一个关系南亚大通道成败的关键问题提出来了:云南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推动大通道的建设?一位区域规划高层研究人士在采访中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从中国方面来说,如果参与的地区仅仅是指云南省,就会大大降低南亚大通道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推动意义。因为它仅仅与云南省有关,而与中国西南的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关联性则不大。
由于云南省在中国西南地区并不具有核心地位,无论是从资源、人口、幅员、科技、教育,还是从产业结构、国民产值、金融通讯、交通运输、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来看,云南省在中国西南地区也只是处于中等地位,并不具有带动整个西南地区加快发展的能力。
只有把中国参与的地区范围定位为包括整个西南地区,甚至包括西北地区,使这些地区与南亚的贸易往来逐步转为通过云南的陆路通道来进行,才能彰显国家层面对促进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深意。
事实上,在西部大开发指导文件中,无论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上提出瑞丽至上海、兰州至昆明、库尔勒至成都的通道,还是铁路方面重点建设西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的南北通道,都强烈暗示了这方面的国家战略考虑。
而且,对南亚国家而言,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广阔腹地,尤其期望参与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这位专家认为,云南应当背靠大西南,以大西南的实力为支撑建设南亚大通道,推动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云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战略通道位置,才能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采访中,本刊记者从中国商务部网站获知,酝酿6年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已于6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石油管道全长771公里,天然气管道长793公里。两条管道同时始于缅甸的皎漂市,经中国瑞丽进入昆明。总投资额25.4亿美元。2013年建成投入运行后,每年可通过管道输入原油约2200万吨,输入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这条油气管道建成后,将会彻底改变西南开放的战略局面。”采访最后,一位云南政府研究人士感慨地告诉本刊记者,“云南的大机遇终于来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