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6, 2010

青岛昨日最低气温创近16年来同期最低值(组图)

聊城路上,一位卖小商品的老太太全副武装。记者 何毅 摄 聊城路上,一位卖小商品的老太太全副武装。记者 何毅 摄

陈金善与工友在架网线。 陈金善与工友在架网线。

王其平(左一)在疏通管道。 王其平(左一)在疏通管道。

65岁的环卫工陈士祥在寒风中工作。 65岁的环卫工陈士祥在寒风中工作。

  12月15日,市区最低气温-5.3℃,最高气温也仅有-2.6℃。走在户外,感觉就一个字,冷。-5.3℃这个气温是今年下半年来的最低值,也是近16年来市区同期出现的最低值。虽然气温低,但对于青岛来说,这是正常的气象现象,与“千年极寒”没有丝毫关系。预计16日白天,冷空气影响减弱,气温逐渐回升,18日市区最低气温就会升至冰点以上。

  最低气温创纪录

  “这天真冷啊!冻得手都不敢拿出来。”这两天,天气成了岛城市民谈论和关注的话题。15日天更冷了,天空虽然是一片晴好,阳光也不遗余力地挥洒着热量,但仍冰冷刺骨。记者在路上看到行人都裹得严严实实,步履匆匆。

  据市气象台监测,15日晨市区的气温降到-5.3℃,郊区最低气温出现在平度,是-7.6℃,均为今年下半年最低值。白天市区最高只有-2.6℃。而且,市区的最低气温是自1993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记者从市气象台气候科了解到,1993年12月15日市区出现了 -6.2℃的低温;1988年、1968年、1965年的同期气温都在-6℃以下。

  阳光明媚,可为什么气温还这么低,对此市气象台预报科首席预报员耿敏介绍说,一般来说光照充足时升温比较明显,但目前本市上空覆盖冷气层,还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南下,势力叠加就产生了更大的降温幅度。当天,莱西还出现了小阵雪。

  16日白天开始回暖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这次天气变化的气温最低值将出现在 16日凌晨,市区最低-8℃左右,郊区可达-10℃左右。

  从16日白天开始,冷空气影响减弱,风力减小,气温逐渐回升。17日市区最低气温-2℃,最高7℃;18日市区最低气温升至2℃,最高气温9℃。

  干冷且有风的天气可导致皮肤粗糙或发生皴裂。气象专家提醒,市民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完后可涂些护肤品。另外,还要注意锻炼身体。

  天虽冷,但不是“千年极寒”

  天这么冷是不是“千年极寒”来了?对此,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告诉记者,虽然来了冷天,但“千年极寒”的说法不靠谱。他解释,波兰专家说的“千年极寒”由“拉尼娜”所引起,“拉尼娜”是由东太平洋海水持续低温引起的,因影响了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天气异常。但是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猜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固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严寒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拉尼娜’影响下的岛城并没有出现千年极寒的天气事件。”杨副局长说,今年岛城的天气是有些异常,但并不极端。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郭可彩高工也说,“千年极寒”的说法不科学,从事海冰研究的他告诉记者,虽然最近受天气影响辽东湾海冰发展较快,但是胶州湾、渤海湾的海边情况较常年同期正常,预测今年海冰情况应该较去年冰情轻。

  ■全国天气

  南方部分地区有大雪甚至暴雪

  受强烈寒潮影响,截至北京时间15日15时,上海、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武汉、长沙已出现降雪。

  中央气象台12月15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雪黄色预警:12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安徽南部、浙江中南部、江西大部、湖南中南部、福建等地有大雪(5~9毫米),其中,江西、浙江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雪(10~15毫米)。

  北京市区今日凌晨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1℃,创近10年来12月中旬最冷纪录。据新华社

  记者走近户外劳动者——

  手冻红了,裤子上结冰寒风中他们依然坚守

  12月15日,寒风凛冽,当很多人躲着风口急着回屋取暖时,却有一群人久站户外,为自己简单的梦想默默劳作着。不过,在他们脸上,记者看不到痛苦的表情,反而是带着微笑。在这个严寒天,记者走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

  ■出场人物:环卫工人陈士祥

  只要不停下就不会感觉冷

  内蒙古路长途站公交站牌前,65岁的陈士祥师傅连袜子都没穿,忙活着扫着地上的烟头。他的老伴儿也65岁了,同在附近做环卫工 ,清扫马路。

  做了7年环卫工的陈士祥,提起冬天干活冷不冷,笑着连连说“不冷,只要你不停下 ”。他告诉记者,别看他65岁了,身体不错,冬天基本不感冒,现在他每天凌晨3时就起床扫马路,一直忙活到早上7时,然后上午下午就在路上“巡逻”,找垃圾、扫垃圾,如果风大,可以到海泊桥公园边上的桥墩下避避。

  不过,在寒风中的他,全身的衣服基本都是别人送的。他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在青岛扫地,每人一月800元,可以自足了,儿女们也不会为难,因为老家的儿女们家里也有难处。

  ■出场人物:宽带施工人员陈金善

  双手冻得通红也不敢戴手套

  “天真冷啊!脸都冻得没知觉了!”12月15日11时许,在福林小区的一处居民楼后,某宽带公司的工作人员王伟站在梯子上,正小心地将网线钉在墙上。近期公司升级网络,附近的网线都要更换,没想到正赶上这么冷的天,可任务紧,只能加班加点干。他说最怕冬天了,刺骨的寒冷让他们无处躲避。冬天风大的时候,脸上似乎都刮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

  在这里工作的四名工人全都裹着厚厚的棉衣,站在高处的两人还戴着手套,而负责在下面拉扯网线的陈金善双手已变得通红通红,“哪能不冷呢?这手都冻成‘鸡爪子’了,可要是戴了厚手套,这手就不利索了,很难分开这些线。”朴实的陈金善边说边卖力地向前拉线,只是抱怨说,这次的活都在背阴地,要是能见见阳光就好了。

  ■出场人物:排水工人王其平

  要花一个多小时给车化冻

  对于市排水管理处一工区王其平来说 ,每天一大早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为疏通车化冻。“我们工区有四辆疏通车,可只有一个车库,那辆24小时待命的疏通车优先放在里面,其他三辆在外面过上一夜就会被冻住。”王其平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他们会将车厢的水都放光,以免冻坏车厢,可 50米长管道里的水无法彻底排光,很快就冻了。“早晨7点,我就烧好水开始化冻,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中午12时许,王其平接到了一个抢修任务,西藏一路24号管道堵塞。他和另两名同事开着车就赶过去了,打开古力一看,里面杂物太多,赶紧清淤,又将疏通管插进去,加大水压,管道很快就被冲开了。可小区路面上也泛上了水,担心会结冰,王其平又和同事清扫干净,撒上沙子,才放心地离开。

  ■出场人物:海冰监测预报人员郭可彩

  顶着寒风站在海冰上割冰

  寒冬时节,海风把人吹得直打哆嗦,不过,有这样一个团队,当冬季来临时,每天都要在海边及海上作业,这就是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的海冰监测预报人员。

  “这项工作不仅要身处于零下十七八摄氏度的环境中,还要冒着生命危险。”郭可彩高级工程师说,平时在现场作业时,都要一个人走在海冰面上,海冰随时有可能断裂,为了以防万一,一般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身上绑着保险带在前方作业,另一个人手中拿着保险带的另一端站着岸边。取样时,需要用电锯在冰面上切割,切割完冰块后还要测量厚度,研究冰块密度。

  “遇到刮风下雨、海浪翻腾时,都要照常工作,因此我们的常变成‘冷冻人’。”郭可彩说,在冰面上作业海浪经常将衣衫、裤子打湿,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下作业,裤子上都结下冰挂,衣服也因结冰变得像纸壳一样僵硬。除了陆岸作业,他们还要随船到海上作业,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工作,工作人员即便戴了手套但是依然会结冻疮。A12、A13版文/图  本报记者 任金梅  王悦  张同顺(署名除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