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中广网贵阳9月15日消息(记者陈屹)9月14日,全国石漠化地区种草养蓄产业化扶贫试点工作会议在贵阳闭幕。记者了解到,我国将把种草养畜产业化模式作为加快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重要手段大力推广。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9月14日工作会议现场

  昨天(14日)闭幕的会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和贵州省政府主办,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12省(区、市)的相关负责人,部分草地畜牧业的专家、学者就我国石漠化地区种草养蓄产业化扶贫工作进行了交流,贵州省相关部门、云南省巧家县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延伸高山养殖业的贵州安顺一家牛肉干加工厂工人正在生产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会上说,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我国最贫困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这一区域内有乡村人口1400多万人,农民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石漠化地区开展扶贫攻坚,啃下这块硬骨头,是未来10年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陪同范小建参观贵州畜牧业产品加工厂

  贵州省晴隆县在2001年实施波尔山羊产业化扶贫试点项目。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晴隆县种植人工牧草29万亩,改良草场20万亩,羊存栏达23.5万只,累计扶持养羊农户11800户,项目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从630元增加到3300元,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较好地破解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

  

贵州种草养蓄多措施开展石漠化治理和扶贫工作

  参加会议的代表在晴隆县格老包山地草场考察养羊情况

  10年来,以晴隆县为代表的贵州种草养畜产业化扶贫试点,通过种草养畜中心、农户、乡镇及村技术带头人或养羊协会的紧密利益联结,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扶贫目标,同时也在滚雪球般地累积扶贫资金来源,壮大扶贫实力。

  在实施种草养畜的工作中,晴隆县形成了基地带动模式、滚动发展模式、集体转产模式、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和自我发展模式等五个基本的发展模式,草地中心与农户利益联动机制、扶贫资金效益扩大机制、龙头企业为农民服务激励机制和瞄准贫困群体机制。这一模式成为国家农业部推荐的五种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模式之一,已在贵州省的43个县得到全面推广。

  云南省巧家县按照“开展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畜牧业,推进高寒山区扶贫开发”要求,依托该县已有的121万亩基本草原,科学规划项目,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3000万元,实施一批草地改良、畜厩建设等项目。巧家县采取的“1+10+1+X”模式,即:聘请省、市畜牧科技专家培训县科技扶贫种草养畜服务中心技术干部,1名中心技术干部负责对口培训和联系管理10名农民技术员,1名农民技术员负责管理服务5——8户农民,提升科技在种草养蓄的应用成效等在实际工作中见效明显。

  范小建说,草地畜牧业适合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特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较好地解决了扶贫产业开发与生态治理之间的矛盾。各石漠化贫困地区将借鉴贵州种草养畜扶贫试点经验,推进草地畜牧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石漠化地区绿起来、草地畜牧业强起来、贫困农牧民富起来。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将着力构建完善草地畜牧业扶贫发展体系,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的要求,提高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