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3厘米的小纸上 毛笔书写《桃花源记》(图)

  打开保险柜,戴上白手套,把一个个摆放整齐、精致的小盒子拿出来,小心地打开,再把里面的纸张展开在手心……从保险柜里取出这些珍藏的宝贝时,喻和生的动作慎之又慎,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这些小宝贝。

  小纸片上,是喻和生“30几年来的心血”,用普通毛笔,凭肉眼裸视书写下的“微书小字”,最小的,字体仅有1毫米见方大小。现在,由于年纪和视力限制,藏身保险柜的“它们”已成了喻和生心中的绝版。

  

3厘米的小纸上毛笔书写《桃花源记》(图)

  书写微书(圈起部分)时,只要笔和纸。观赏微书时,不用放大镜可不行。

  

3厘米的小纸上毛笔书写《桃花源记》(图)

  小小的葫芦肚子上,也是喻和生的微书作品《心经》。

  半路出家偶遇书法

  “是书法救了我的命!”回忆与书法的相遇,把工作室设在巡津新村里的喻和生如此总结。

  1979年,23岁的喻和生得了一场重病。住院近1年后,他待不住了,“自担风险”出了院。一次偶然机会,“被路边摆摊写书法的老人家身上那种气质吸引了”,对书法并无特别爱好的喻和生,居然开始对书法狂热起来,半路出家的他,不仅自学琢磨透了各种书法形体,甚至,连身体也因此好了不少。除了自信对书法有悟性外,喻和生坚信,是书法,救了自己的命。

  “每次写完就像大病了一场”

  在喻和生的工作室内,除了满屋的字画外,桌上摆放着几个大小不一的放大镜、显微镜,这些就是为“微书”特别准备的。

  一张邮票大小的宣纸上,用毛笔写了100个从《康熙字典》中挑选出来的汉字,每个字笔画都在25画以上,它们被喜好书法的人称为“笔画最多、最繁、最难写”的汉字。若不借用显微镜帮忙,想要凭肉眼来看,很难。一张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的宣纸上,是约400字的《桃花源记》,不用放大镜,瞪大眼睛,几乎把眼睛凑到纸上,也看不清。这些,只是喻和生现存20余件微书作品中的两小页。

  写微书,不为名不为利,那究竟为何?“就想挑战自己的极限”,喻和生想看看,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自己究竟能写出多小的字。深呼吸,瞪大眼睛盯着宣纸下笔,还必须保证每次下笔用的都是毛笔笔尖的最尖处。

  “每次写完就像大病了一场……”呼吸急促、头晕目眩、眼睛所及之物都是模糊一片,喻和生这样形容自己写完一篇“微书”后的感受。

  “人家都说我不是人,哈哈!”从最开始的1厘米一个字,到7毫米,再到5毫米,最终写成1毫米大小的字体,喻和生的练字过程,又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

  对于这个过程,喻和生比喻,“相当于参加奥运会,用普通毛笔,不借用任何其他工具,仅凭肉眼裸视写出自己能写出的最小的字,就是我的奥运冠军梦。”

  珍藏20余幅微书

  由于年纪和视力限制,对于已53岁的喻和生说,现今已不可能再写出这么小的字。“写小楷都要借老花镜帮忙了。”在能写“微书”的黄金时段,喻和生说,从未想过自己会戴眼镜。

  曾经书写的20余幅微书和几百幅小楷及其他作品,如今,都被喻和生珍藏在了专门买来的保险箱里,成了他的宝贝。

  每次打开保险柜,喻和生都要先戴上白手套,才去搬弄那些精致的小盒子。每个盒子里面,在喻和生心中,都是如举世无双的宝贝。

  【新闻助读】

  我国民间的微书历史悠久,它是在古代微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书写时完全凭借裸眼视力。精妙的微书,以小称奇,微到人们认为非笔墨、非人力所能的程度,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提醒

  “社区传奇”,关注百姓中传奇的人和事。读者提供的线索一旦选用,将给予可观的线索奖。

  记者 张艳萍 实习生 郭莹 摄影报道 (云南信息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