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甘肃舟曲、四川绵竹和汶川、云南贡山等地相继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短短十来天,国土资源部三次启动地质灾害应急一级响应。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质灾害数量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就有关问题,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灾害原因有多种
记者:8月8日以来,舟曲、陇南、绵竹、汶川等地发生的山洪泥石流是否有内在联系?与今年此前发生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重大山体滑坡灾害、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和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重大泥石流灾害是否存在共性?
徐绍史:从地质地貌看,这些地区分别处于甘南、陕南以及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发育、地层岩性松软、破碎,岩石风化程度比较高,都属于全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
从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看,舟曲、陇南、汶川、绵竹都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陕南地区也受到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地震导致山体松动、岩层破碎,一旦遇到强降雨,极易垮塌并形成泥石流。
从气象原因看,去年底以来,包括舟曲在内,这些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长时间干旱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雨水容易渗入诱发滑坡,特别是遭遇瞬时暴雨或持续强降雨,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几次灾害都充分显现了地质灾害的三大特性,即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和破坏性强,一旦成灾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记者:统计显示,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地质灾害数量急剧增长,这种自然灾害为什么变得如此突出?
徐绍史: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今年1—7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6009起,直接经济损失33.44亿元。
近年来,我国包括地质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异常多发。究其原因,总体上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异常,灾害性天气如局部干旱、局地强降雨、强热带风暴等频繁发生。二是全球进入地壳活动频繁期,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这些重大因素的变化,加上前面讲到的几大原因,都很容易造成局地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易发频发。
避免25万人伤亡
记者: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地质灾害防治严防严控节奏明显加快,有什么效果?
徐绍史:我们在全国建立了由10多万名基层干部群众组成的群测群防监测员队伍,建成了321个群测群防“十有县”,初步建立起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派出近百个工作组检查指导;组织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份指导防灾避险,派出150多名专家协助开展排查巡查。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县市就地驻防。1—7月,全国共成功避险688起,避免人员伤亡24958人。
记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徐绍史:现在全国24万处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有10万群测群防监测员,他们创造了很多奇迹,挽救了大量生命。自1998年以来,监测体系在全国成功实施地质灾害避让5000多起,避免了超过25万人的伤亡。
但目前我们的群测群防体系仍不是很健全。
查出24万处隐患
记者:目前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进行得怎样?
徐绍史:从1999年至2008年,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灾害易发的1640个丘陵山区县部署完成了1:20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查出24万处隐患点,部分地方还开展了1:10万的地质灾害调查,但这仅仅是初步的摸底调查,还很不全面。
而且,地质灾害有隐蔽性特征。今年以来,很多地质灾害发生在已知隐患点范围外。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今年我国地质灾害约1/3是在监控点以外,多属新发生的。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