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8, 2010

三峡工程挺起长江防汛抗洪的脊梁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三峡水库一直被视为抵御长江洪水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和根本措施。当全国进入主汛期的警报拉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期待。

  回良玉副总理在7月10日主持召开的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上强调:防汛抗洪救灾处于紧要时刻。要以确保大江大河和大中型水库安全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防洪调度,统筹安排“拦、分、蓄、滞、排”措施,充分发挥三峡水库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总库容,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可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防洪标准是正常运用情况为千年一遇洪水,非常运用情况(校核情况)为万年一遇洪水加10%,这在我国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设计洪水标准是最高的。三峡工程的巨大防洪效益还体现在可以有效地减免洪水灾害对长江中游富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等方面,可以避免人口的大量伤亡,避免京广、汉丹铁路干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恶化,避免疾病流行、传染病蔓延,避免洪灾带来的饥荒、救灾赈济和灾民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防洪效益得到充分显现

  按照工程初步设计,三峡工程围堰发电期按照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建造,可利用的防洪能力约18亿立方米,作用十分有限。2006年大坝全线到顶达到185米,蓄水到156米后,蓄洪库容可达110亿立方米,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建立。蓄水到175米高程后,三峡工程将全面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据了解,三峡工程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经历了围堰发电期、初期运行期和试验蓄水期三个运行阶段,不同程度地发挥了拦洪、削峰、错峰等作用,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已经逐步得到充分显现。

  2004年9月8日,每秒60500立方米的洪峰抵达三峡坝区,这是继1998年大洪水之后最大的洪水,也是三峡库区蓄水后首次面对防洪“大考”。围堰期的三峡工程将大坝实施削峰调度,拦蓄洪水5亿立方米左右,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

  2007年7月30日,每秒52500立方米洪峰通过三峡大坝。按照长江防总下达的调度令,三峡水库按每秒48000立方米的流量控制下泄,大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2007年汛期,三峡工程共拦蓄洪水逾10亿立方米。

  2009年汛期,三峡水库通过削峰等防洪运用,拦蓄洪水43亿立方米。如果没有三峡水库拦洪削峰,荆江河段的水位将会达到甚至超过警戒水位。仅布防劳力补助费一项,就减少了地方防汛成本1294万元。

  98型洪水三峡水库的控制作用

  有专家称,今年要警惕长江可能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据三峡工程枢纽调度、运行管理专家介绍,2010年汛期,三峡水利枢纽可以实现初步设计中正常运行期的防洪能力:遇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按控制沙市水位44.5米进行补偿调节,相应控制补偿枝城泄量为每秒56700立方米,使荆江地区防洪标准在不分洪条件下达到百年一遇;遇百年一遇以上至千年一遇洪水,按相应控制补偿枝城最大流量不超过每秒80000立方米进行补偿调节,配合采取分洪措施控制沙市水位45米,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避免南北两岸干堤溃决发生毁灭性灾害;兼顾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要求,减少该地区的分蓄洪量。

  简而言之,三峡水库对荆江地区的防洪起决定性的作用,对全流域型及中下游型洪水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如若发生98型大洪水,三峡工程按照初步设计规定的防洪调度原则和长江防总调度令实施防洪运用,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长江中下游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

  毋庸置疑,长江的防洪形势因为三峡工程的修建而改观。但作为一条雨洪型河流,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具有极强的季节性。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突出特点是峰高量大、来势凶猛;另外,三峡大坝以下还有80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支流众多、水量较大的洞庭湖水系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都在三峡大坝的控制范围之外。有专家指出,一旦这些支流与干流洪峰重合,加上长江目前河道安全泄量严重不足,三峡工程不能彻底解决超额洪量的问题。以1954年洪水为例,1954年洪水的分洪量是500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即使当时就有三峡水库的调节,也还有近300亿立方米的洪水要靠分洪等其它方式解决。

  去冬今春以来,旱涝交替拷问着中国的水安全。建造具有足够蓄水能力的水库,是解决人类水资源矛盾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增强长江上游水能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长江防汛抗旱能力。

三峡工程挺起长江防汛抗洪的脊梁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本报特约记者 郑斌 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