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淼晨
最近在一档求职节目中,一个名牌大学文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前来应聘。她的自我介绍显示,她在学校读书期间,前 前后后竟然编写了十几本书,其中一本还是关于职场方面的,讲的是职场技巧和准则之类的内容。她本人根本没有在任何一家 企业里面任职过,竟然写了一本关于职场的书。这就如同一个从没有吃过牛肉的人在向我们描述牛肉的味道。
我想,这样的书赫然摆在我们的书店里,当成千上万的学子翻开捧读时,这和饥肠辘辘的人坐上餐桌却吃了一顿腐烂 变质的饭菜有何不同?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可以允许这样有明显欺诈行为的书籍流向市场?时值“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们 都在热议食品安全、学术造假等等,但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出书腐败”,为何却视而不见,容忍度如此之高?一盘掺假的食 品危害的是一个人暂时的健康,可是一本低劣的图书,危害的却是许多年轻人的希望和未来。
我们的图书监管部门不可谓不多,但在“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写书”这个问题上却草率到如此地步。在中国图书出版网 上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图书出版总量,是过去几千年图书出版总量的3倍多,并且年出版量连续5年 稳居世界第一位。在这个网站里的文章中还有这样的描述:“书荒”变“书海”。其实,在中国三千年的有记录的文明史中, 从《诗经》到《史记》,从《离骚》到《红楼梦》,那些产生过如星辰在天的众多名著的时代不能简单被形容为“书荒”,而 图书出版大干快上的“书海”也未见得就一定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好事。
“百花齐放”,重点不仅在“百”这个数量,更在“花”这个内涵。换言之,它必须是花,那么无论是什么花,我们 都给它一个公平的平台。“百花齐放”并不需要一朵假花来渲染春天的灿烂。满园春色固然不错,但空谷幽兰也许更能让人感 受到盎然的诗意。
司马迁一生只写了一本书,曹雪芹一生也只写了一本书,那些大师们并不追求“著作等身”。可是现在,找几个吸引 眼球的卖点,凑几个似懂非懂的写手,写一堆不知所云的废话,印若干误人子弟的废纸……在一个日益喧嚣的社会,如果连文 字都不免浮躁,那么我们依靠什么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呢?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也许已经到了该重塑我们对文字的敬畏的时候了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