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儿科输液处塑料板凳当病床 东川区人民医院有点像“难民营”

  儿科输液处塑料板凳当病床,门诊大楼是D级危房,市民抱怨——

  东川区人民医院有点像“难民营”

  医院:多年来一直在呼吁政府帮助解决

  区卫生局:明年重建门诊楼

  

儿科输液处塑料板凳当病床东川区人民医院有点像“难民营”

  病房内,家长们都是抱着孩子坐在凳子上打着点滴实习记者缪立鹤/摄

  12月20日晚上,陈先生1岁半的女儿拉肚子,焦急的他赶紧把女儿送到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治疗,可输液处只有小板凳,连张供病人躺卧的病床都没有。陈先生对此很不满:“治疗环境乱哄哄,就像一个‘难民营’。”情况真如陈先生说的吗?记者昨天赶赴东川采访发现,东川区医院不光是儿科床位紧张,其他科室的病房同样人满为患,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当地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

  患儿家长:服务和缴费不匹配

  陈先生平时很少进医院,20日晚上,一岁半的女儿突然拉肚子,急得他赶紧将女儿送到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挂号、检查,等到输液时陈先生才发现病房里没有床位,儿科病房和走廊的墙上 ,钉满了挂输液瓶的铁钩,下面摆着木椅和塑料板凳,陪孩子看病的家长只能坐在凳子上抱着孩子打点滴,看上去,大人和孩子都很辛苦。

  昨天中午12点50分,记者来到该院住院部三楼,11、12号病房里,抱着孩子的大人坐在小板凳上靠近墙根正在输液。“累,没床位躺着,东西也没地方放。”抱着孩子输液的张先生说 ,他的孩子才1岁零2个月,从早上9点开始输液,要么在椅子上坐着,要么来回在走廊中走动。时间长怕一个人吃不消,一家老小都来了 ,一个抱孩子,还有一个则举着输液器。对于医院的条件,张先生也称太简陋,享受的医疗服务和缴的医疗费用不匹配。

  不过坐在走廊上看护孩子的江女士说,东川区只有这一家医院设有儿科,能看上病已经很不容易了。

  医院:病床已达饱和 正超负荷接诊

  走上4楼儿科住院部,每一间病房里都放了5-7张病床,即便其他科室,病房里至少也有4张病床,内一科的走廊上病床一张连着一张,床上都躺着患者。

  对于患者家属反映医疗设施简陋的问题,该医院的刘院长表示理解,却又很无奈。刘院长介绍,医院现在使用的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现在的门诊大楼早就列为D级危房,局部地方甚至有小指粗的裂缝,还在承担着接诊功能。

  “我们核定的床位是308张,现在已经增加到400多张。”刘院长说 ,医院的床位缺口压力一直很大, 因为房间紧缺,院里的两位副院长和一位科长都挤在一个办公室里。

  刘院长说,医院儿科是东川区独有的科室,本来只有40张病床,但最多时却要同时收治七八十个病人。目前医院对儿科病区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手足口病高发期,专门腾出一层楼来做儿科门诊,但还是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其他同级别的医院都盖了高楼,只有我们还在对老房子进行翻新扩建。”刘院长说 ,医院现在已经在超负荷运行。受薪金及环境影响,现在的优秀医疗技术人员都往大医院走,医院现在不但面临硬件设施落后的压力,同时还面临难以引进优秀医疗技术人员的困境。为此这几年她一直在呼吁政府能帮助解决,听说门诊大楼已列为“十二五”规划建设,但现在还没有实质性行动。

  区卫生局:明年重建门诊楼

  “患者家属反映的情况客观存在,目前政府职能部门正在积极改善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昨天下午,东川区卫生局周副局长接受采访时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

  周副局长认为,人员配置和资金不足是制约东川区医疗服务发展的两大瓶颈。医疗设备落后、人才紧缺和老百姓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矛盾到了冬春季发病率高发期,得病患者比较集中时更加突出。

  为了打破这种瓶颈,早在3年前 政府部门就做了一个规划,对东川区内的社区医院、农村卫生院和城区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引进民营医院落户当地。同时在东郊新建一个综合性股份制医院,从省级或市级医院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目前投资4.7亿的综合性医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受资金影响,内部装修和引进设备还需要进一步融资或贷款。另外,如果顺利,明年东川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将动工重建。”周副局长说,新建的这家综合性股份制医院可容纳500张床位,等这两处建筑完工投入使用,应该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记者 李佳健)(都市时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