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
新闻提示
为了一张假的本科文凭,22岁的大学生杨某和他的两个同学在网上被骗近两万元。昨日下午,杨某给本报打来了求助电话。
这是一起颇具黑色幽默的事件,杨某身为正规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在即竟然向假证贩子购买“毕业证”,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新闻报道中说,杨某认识到不应该用不正当的手段走“捷径”,偷鸡不成蚀把米。在笔者看来,杨某远没有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这并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小事,而是事关诚信的大事。
诚信应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假证的危害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大于谋财害命,如果连人都可以造假,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目前社会上都在呼唤诚信回归,身为天之骄子、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却带头造假,以后踏上社会如何取信于人?又如何自立?
可以看到,发生在杨某身上的事情并不是孤例,由此我们不由反问学校教育,是什么让一个未出校门的大学生,能想到用假证去作求职的“敲门砖”?现在的大学教育,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是否忽视了道德教育。我想,不论是什么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应是第一课。
杨某家境本不宽裕,受骗折财让人觉得可怜,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杨某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