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 2010

欧阳自远透露:“嫦娥二号”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射

      新华社贵阳9月3日电(记者黄勇、齐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嫦娥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将于年底前发射,其飞赴月球的时间将比“嫦娥一号”缩短,估计不到5天即可到达月球轨道。

      欧阳自远说,“嫦娥二号”其实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嫦娥一号”圆满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没有必要再发射备份星。为此,在对原“嫦娥二号”作一些改进的基础上,让“嫦娥二号”作为“嫦娥二期”的先导星进行发射,执行对月球进行“精细探测”的任务,以利于今后更安全地在月球表面着陆。

      欧阳自远说,要在月球上着陆,就必须精细地了解着陆点的地形地貌。为此,“嫦娥二号”的激光高度计作了一些改进,一次可以测5个点的高程数据,较“嫦娥一号”一次测1个点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小于10米,并将在距月球约100公里的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的距月球200公里高的轨道要低,从而可对重点地区作出精细测绘。

      欧阳自远说,发射“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背景不一样,“嫦娥一号”发射时,中国人从来没去过月球,因此比较小心谨慎,“嫦娥一号”的轨道是慢慢慢慢地调,走了大约13天14小时19分,行程206万公里才到月球。这次发射“嫦娥二号”,我们更有把握了,可以直接地向月球发射,轨道设计也改变了,估计不到5天就可以到达月球,然后要让月球“抓住”“嫦娥二号”,让它成为月球的卫星,再调整轨道,让它按照我们的要求开展系列的工作。

      欧阳自远说,研究发现,月球表面土壤中富含大量的氦3,初步估计有上百万吨。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氘-氚建立核聚变实验堆,而利用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发电向人类提供能源,是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作为核聚变中必不可少、安全的核聚变燃料,氦3在地球上分布极少,“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在核聚变发电商业化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解决将氦3运回地球这一问题的话,8吨的氦3可解决全中国一年的能源供应总量。月球上百万吨的氦3为全人类提供几千年的能源是没有问题的。

      “但目前这仅是个思路而已,要实现可能要等三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欧阳自远说。

  我国“嫦娥二号”将更精细化 “三号”着陆是难点

      新华社上海2月4日电(记者 许晓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4日在上海说,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任务,其中“三号”将实施的无人登月探测,难点之一就是着陆过程。>>详细阅读

  陈求发: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确保嫦娥二号目标实现

      日前,探月工程二期第二次工作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2010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探月工程2009年工作,并对2010年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工程总指挥陈求发发表重要讲话。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孙来燕代表工程两总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后续技术工作和质量工作提出要求。会上,工程总指挥陈求发、总设计师吴伟仁向五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颁发了《嫦娥二号任务责任书》。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