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8, 2010

四川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调查

  农牧民健康“守护者”

  ——四川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调查

      新华社成都7月29日电(记者 党文伯、叶建平)68岁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牧民更登甲是一名大骨节病患者,长年忍受着病痛折磨。2008年,“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启动后,更登甲享受到了免费治疗。他说:“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这一次,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更登甲是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四川省通过经费倾斜、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对口帮扶等措施,为广大农牧民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人均寿命提高至69.5岁。

      防治地方病、传染病,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四川民族地区是传染病、地方病高发区,病种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威胁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当好民族地区健康“守护者”,防治地方病、传染病首当其冲。

      2008年,四川启动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试点,规划项目资金20多亿元,用于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等大骨节病综合防治。两年多来,这个项目在阿坝州13个县开展的大骨节病普查,查出大骨节病及相关骨关节疾病5.6万余人。

      为防治包虫病,四川投入了5300多万元,在四川藏区31个县筛查53万多人,发现和治疗病人1万余人;在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投入了专项经费3900多万元加强防治工作,2007年全州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民族地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同时,四川还推进新农合建设,帮助民族地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新农合帮我解决医药费用,县里还专门支持5000元现金,加上民政救助一部分,剩下不多的费用,我个人完全有能力承担。”被纳入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首批贫困重病人医疗救助计划的翁达镇牧民仁真绒说。

      据统计,自四川2003年在凉山州金阳县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目前四川省民族地区已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业人口730万人。

      开展对口支援,打破卫生事业“薄弱环节”

      四川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为了让当地农牧民能够看好病,四川省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对口支援项目。

      2005年,四川省启动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共有21所医院选派400名医护人员到20个民族县开展对口帮扶支医带教工作,帮助民族地区医院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009年10月8日,由6名四川省医院、华西医院等大医院眼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分队,一路颠簸来到阿坝州黑水县,免费为当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仅10天,医疗队使当地200多位贫困的藏族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与此同时,四川还多次组织内地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组成的医疗卫生队,进驻49所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并培训乡村两级卫生人员,实行一年一轮派驻。

      在甘孜州,实施“富民安康”工程以来,四川省共在当地13个县派驻医师,诊疗8万多人次,开展新技术20多项,直接帮助基层单位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90多项。

      一项项对口支援使民族地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甘孜州实现了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全覆盖,2009年,三个民族地区全面实现对口支援全覆盖。2009年6月,四川民族地区还组建起了州级和县级医院“流动医院”,配备了专用车辆和设备,赴边远农牧区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工作。

      多管齐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防治地方病、传染病,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四川省还采取了加大投入、培养人才等措施,健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01年以来,四川省民族地区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资金达44.67亿元,86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传染病院区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9万余台(件)先进医疗设备进入大山深处。

      汶川特大地震和攀西地震发生后,27个受灾民族县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范围,规划卫生恢复重建项目431个,规划重建面积80多万平方米,投资26亿多元,目前已基本落实。

      另外,四川还加大了民族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从2002年开始,投入1628万元培训基层卫生管理和技术人员13462人次。每年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进行系统集中培训,对基层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业务培训。

      据统计,目前四川民族地区82%的行政村有村卫生室,有卫生机构2600多个、床位1万多张、卫生技术人员2.4万余人。同时,民族医药体系也初具规模,建立民族医药机构42所、民族医药工作人员1300多人、病床1600多张,民族地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也基本建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