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6, 2010

我国载人潜水器突破3700米大关 下潜3759米

  首次载人深潜试验成功 突破3700米水深

  本报讯(记者吴鹏)昨日,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召开发布会,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载人深潜技术跻身世界五强

  国家海洋局称,今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突破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759米,这一深度已超过了全球海洋3682米的平均深度,并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03分的纪录。

  3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试验期间曾4次遇台风

  据悉,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世界上仅有的5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代表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试验总指挥刘峰说,“我们在去年执行海上试验过程中,75天遇到4次台风,两次热带风暴,两次热带低气压。”今年的海试期间,也一直受到强劲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蛟龙号”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

  用途:能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底执行各种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作业。

  对话:

  一架新飞机要经过试飞员无数次的试飞,一艘深海载人器也要经过一遍遍的试潜。在“蛟龙号”上,30岁的叶聪就是一名“潜航员”。叶聪坦陈,他曾操作着“蛟龙号”,一次次深入数千米海底,一点点发现“蛟龙号”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潜航多次面临危险情况

  新京报:3700多米下的压力有多大?

  叶聪:相当于一平方米有370万公斤的压力。“蛟龙号”的壳非常厚,由钛合金制造,抗压能力很强。

  新京报:万一出事故,人就会被压扁。你在水下遇到过危险情况吗?

  叶聪:有好几次绝缘电池面临短路的可能。还有一次,电池在上浮过程中发热,电池外壳损坏了,好在当时我们距水面仅有几十米的距离。

  新京报:万一下潜到海底和上面的船联系不上,怎么办?

  叶聪:载人潜水器的原理和探空气球类似,我们带着压铁下去,有问题就可以抛弃压铁,然后靠改变浮力来上浮。

  新京报:如果潜水器遇到故障,潜航员在海底最长能呆多久?

  叶聪:我们的设备正常能工作12个小时。如果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多呆三天,给养都有储备,等待上面救援。

  新京报:下潜过程中,可预料的危险有哪些?

  叶聪:一是设备故障、还有就是沉船、电缆。我们最怕被破渔网、电缆缠住。

  新京报:如果被这些东西缠绕住了呢?

  叶聪:如果缠绕了机械手,我就可以把机械手抛掉。我们能抛弃的东西很多,浮力不够可以先抛压铁,再不够可以抛电池、抛机械手,甚至可以只留一个内舱浮上来。

  选拔人为设置突发事件

  新京报:当潜航员有哪些特殊要求?

  叶聪: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比如船舶、电器专业等背景。此外还有身体要求,不能有心脏病、传染病,身体还不能有异味。深潜器里面空间很小,如果身体有异味,会影响同伴的工作。心理方面不能有幽闭恐惧症,做精细的作业需要镇定,操作动作要很精准。

  新京报:选拔时都有哪些测试?

  叶聪:我们在高校、研究所、企业发了选拔通知,先是学科审查,再做身体检查,还有精细的操作检查。我们还会把申请者关在黑屋子里检测他们的身体变化,人为制造一些突发事件,看他们有哪些反常的反应。

  新京报:选拔时会人为制造突发事件?

  叶聪:对。比如一些人为干扰,突然灯亮了,突然有一个声音。一个人长时间呆在黑暗狭小的空间里,本身就有一些扰动,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心跳加速,情绪波动大,就不能做潜航员。我们从入围的12人里选拔出了两人,现在潜航员总共有三位。

  新京报:潜航员的大小便怎么处理?

  叶聪:都是用夜壶和垃圾袋一类的东西处理。我们有个原则,个人大小便要个人处理,等浮上水面,要自己到船舱中去刷夜壶。

  本报记者 吴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