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2, 2010

刘桂五东北沦陷后思想转变

  解说:当时,张学良曾对刘桂五说,你不要顾虑家庭,你的亲属就是我的亲属,刘桂五久历此道深明此言含义,他对张学良言,请副司令不要顾虑我的家,我家过的是百姓生活,我出了事不要紧,只要促成抗日打走日本人,他们就可以回老家去种地为生。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奉军,1928年日本为霸占东北视张作霖为障碍,制造“皇姑屯事件”。国恨家仇,张学良子承父业,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日本关东军。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认为,中国与日本决裂的条件还不成熟,在不抵抗的命令下,数十万东北军,从关东退入山海关内,四个月内东三省沦陷,东北军也因此背上不抵抗骂名。

  萨苏(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他没有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又被从华北赶出去,部队又受人欺负,又被人穿小鞋,张学良一度离开再回来,但他走的时候,东北军都没有主心骨啊,他再回来这个时候,他的思想就有所转变,他这种转变是什么呢?他就有一股子火憋在心里头,不知道该上哪发去呢。

  解说: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国民政府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调东北军入陕剿共,张学良曾言我们东北军亡省亡家,又背了不抵抗的罪名为全国人所不谅,这几年的闷气我实在受够了,东北军如不抗日复土,生无以对东北父老,死无以入祖宗坟墓。东北军不愿与红军内耗,甚至暗自互通有无。

  与红军达成共识

  刘清芳:所以在这个时候呢,骑六师就和这个红军达成一种协议,骑六师和红军要是遭遇的时候,就是打起来的时候,第一呢就是说不打,如果不得已必须要打的时候,要朝天放枪。

  解说:刘清芳所说的这份协议是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由刘桂五所属骑6师代表汪蓉,与红军代表朱瑞将军秘密签署的,协议共四条,一,不受命进攻红军。二,万一须敷衍则不打枪,不做杀伤射击不前进。三,事先向红军通报行动,及骑兵师位置以免误会。四在可能与需要时,经过互相协商可做友谊退让,但应以抗日利益为原则。

  1936年12月12日,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天。当日拂晓,西安临潼华清池突然枪声大作。蒋介石行辕内三十多名蒋介石贴身侍卫,与东北军捉蒋突击队上百名精兵激烈交火,“西安事变”爆发。这时,西安城内为防不测,刘桂五之妻已尊丈夫安排,抱着三岁的女儿刘清芳离家避难。

  刘清芳:等到了戴副官的家里以后,西安市就开始就打起枪来了,枪声很激烈。

  解说:在戴副官家,刘素贞母女听着屋外枪声越来越紧,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天色大亮,母女俩终于等来刘桂五的消息。

  刘清芳:到九点多钟的时候,我爸爸的勤务兵就来了说,团长说让接你们回去。

  西安事变 改变了他的命运

  解说:当日凌晨在华清池二道门,东北军突击队与蒋介石侍卫和宪兵激烈交火,交火中东北军“捉蒋部队”,共击毙蒋介石随从十七人,包括蒋的秘书萧乃华及蒋的侄子,宪兵3团团长蒋孝先。其中蒋孝先被刘桂五一枪毙命,据事变中被捉的蒋之贴身侍从回忆,在五间厅蒋介石于睡梦中被枪声惊醒,以为是红军夜袭仓皇逃出。适有侍卫官跑来报告,叛军已入二道门,蒋介石问叛军是什么样子?答称是戴皮帽子的东北军。后来蒋介石是在骊山北坡一个山洞里找到的,时蒋只穿一条白色睡裤和一件古铜色绸袍,是刘桂五和唐君尧将其挟扶上车,并火速押送西安杨虎城公署。

  刘清芳:完了我爸爸就回来了已经到家了,就说任务已经完成了,把蒋介石已经送到杨虎城的行营里头去了。

  解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曾责陈诚调查,此次事变重要分子,刘桂五是名单中十七人之一。

  刘清芳:回来呢就跟我妈妈说,说是我马上还得走,你呢,安排人买一些这个日用品,像什么肥皂啊、毛巾啊,什么袜子啊多买一些我们可能要走。

  解说:“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内战停止、国共合作。

  荣维木:它就改变了中国的一种格局,中国如何应对日本,这个方面,它就是起了非常重大的这个作用。

  解说:“西安事变”也改变了张学良、东北军及刘桂五的命运,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于南京,东北军各部被拆散至全国各战区分割使用。刘桂五由于事变时任团长属中下级军官,受蒋对团急以下军官既往不咎之命,得以幸免。

  陈晓楠:作为东北军出身的骑兵将领,刘桂五英气逼人,生就一副东北汉子的豪侠之气,他善骑射枪法好,据说既使是把枪上的准星磨掉不用,他也能百发百中,而且他夜晚打枪呢?见亮不用瞄准抬手即中。但是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刘桂五一身的好枪法,最后一枪却是朝自己打的。

  解说: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时距“西安事变”仅七个多月,此时,刘桂五已任骑6师少将师长,数年背土离乡,他终于迎来了打回老家一雪前耻,与日军一决雌雄的壮烈时刻。8月8日刘桂五接军长何柱国,奉国民政府统帅部电令,命刘率骑六师归属马占山组建的东北挺进先遣军,赴绥热前线抗击日军。

  荣维木:那么到了1937年这个抗日吧,它是这样有一个大的趋势,大的趋势什么呢?就是全国抗战一个局面它形成了,就不管你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建立了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离家上战场 从此一别不再见

  解说:时,日军以三万余人大举进犯绥远,马占山在绥远组建挺进军,奉命警卫伊盟,兼守河防,拒敌于黄河以北。接赴绥旁日电令刘桂五彻夜难眠,是夜他在致胞兄刘桂五的信中写道,弟此次出发抗日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则到老家相见,成仁则到九泉相见,望兄安心理家勿以弟为念。

  刘清芳:我父亲就把他的部队安顿好了以后,临出发以前就回家了,就跟我妈妈说说我要走了,要到这个绥远去抗日去了。

  解说:出征前在西安的东北同乡为他送行,家人也将刘桂五送至车边,当时情景刘清芳还是从母亲口中听说的。

  刘清芳:我父亲抱着我,家里人全都跟着出来,送到这个小车前头,我爸爸呢,把我给了我的妈妈就上车走了,就开始跟部队开拔就到抗日前线去了。从那个以后,我就再没见过我父亲。

  解说:1938年4月21日刘桂五随马占山,率挺进军司令部和骑六师师部宿营于固阳县黄油杆子村。当时,周围已无大部队掩护,只有马占山警卫营,及刘桂五骑六师余部跟随身边。此前的4月初为收复绥北,马占山率挺进军大部,自伊克昭盟渡黄河北进,图开辟抗日新战区,此行孤军深入刘桂五持有异议。果然,这一行动引起日军警觉。在大青山,挺进军陷入日军十倍兵力重围之中,刘桂五自知此番情势险恶不同以往,他率部断后,但挺进军阵脚已乱,各部争先撤退,至黄油杆子村时,只剩马占山警卫部队,与刘桂五骑六师余部不肯舍弃,一路护卫。

  对刘清芳来说,她对父亲之记忆,几乎都来自母亲口中,父亲离开时她不足四岁,如果不是母亲保留的照片,她甚至不记得父亲之模样,但是有一件事她却一直难忘。

  刘清芳:就有一次写信来的时候呢,里头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小女孩,留了这么个刘海,旁边就写着我的名字,说这是我的女儿济舟。

  战火中豪饮的英雄气魄 震慑敌心

  解说:多年后,时任挺进军司令部少将秘书的关梦觉还记得,1937年中秋之夜,在塞外一处叫苏集的村镇,刘桂五曾派勤务兵买来一口大肥猪,与挺进军官兵一同过节。时日军重兵围剿,刘桂五率部退守苏集。日军每天以飞机对苏集狂轰滥炸,并以优势兵力从两面向苏集攻击,司令部面临被抄袭险境。但刘桂五毫无惧色,中秋之夜与官兵围坐一起大碗饮酒。时窗外炮声如雷,刘桂五盘坐炕上面不改色,置日军炮火于身外酒性大发,其英雄本色,竟使众人也忘记了窗外日军的炮声,官兵举杯同饮烧锅烈酒。那副冲天豪气至今跃然眼前,也许刘清芳接到的那张画像,就出自这个月圆之夜。当时在荒凉的塞外,刘桂五想必也在怀念远在西安的妻儿,和东北老家的父兄。

  4月22日拂晓,日军出动三十多架飞机和五十多辆铁甲车,调兵数千分四路向黄油杆子村扑来,马占山下令四面抗敌以分散敌兵力,刘桂五骑马飞骋,指挥官兵与日军血战。激战中刘桂五曾率骑兵突破敌包围圈,但见马占山仍在重围之中又率部杀回,激战下午五时马占山乘势突出重围,但因战事激烈连马之卫士长也未发现,刘桂五杀入重围不见马占山踪影,自己却接连被涌上的日军围困,血战之际一发炮弹袭来,刘桂五翻身落马血染军服。

  尸首两地 回家成“遗愿”

  据载,当时卫兵们不顾一切奋身上前力图营救,日军见状意识到刘之重要,立即调集火力,向距刘桂五五百米处构成火力网,力图将其生擒,眼看卫士接连倒地,刘桂五大声呼喊,喝令卫士突围勿来相救。但卫士们用血肉之躯,为其筑起一道求生之屏障,危机中刘桂五自知伤重,恐连累他人,他举枪对准了自己。这位一生好枪法的东北汉子,举起那支弹无虚发的神枪,将火热的枪口对着自己,射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弹。据称闻刘桂五战死,马占山曾返回重围抚尸大哭。此役毙敌千余,击毁敌铁甲车二十余辆,骑6师也几近全军覆灭。当年,刘桂五的遗体运回西安时,景况非常盛大,在西安,时国共两党联合委他举行追悼会,安葬时刘桂五的遗体是用假面首与遗体合为一体。

  刘清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一个朋友啊,从日本回来,告诉我妈妈就说,说我父亲的头,在日本它们,它们的战利品的一个展览馆里头,泡在一个水瓶子里。

  解说:刘桂五战死时因情势危急,他的遗体被匆忙埋在了乱石中,战事结束后,当挺进军回来寻找他的遗体时,刘桂五的首级已被日军割去,日军辩出他的身份,将其首级割下运回日本,是当地百姓将他无首的尸身再次掩埋。刘桂五的遗体运回西安后,他的陵墓就安在了西安。

  刘清芳:就一直到现在呢,我父亲尸体也不全。

  解说:为表彰刘桂五英勇殉国,国民政府特追赠刘桂五为陆军上将,并向其家属颁发了荣哀状。

  刘清芳:我父亲这个照片一直在家里挂着,这个照片是当时追悼会上用的,这张大照片一直挂着。

  解说:新中国成立后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刘桂五的好友,原东北军爱国军官陈大章,终于找到了艰难度日的刘桂五遗孀母女。1961年刘桂五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将灵柩迁入西安革命烈士陵园。

  陈晓楠:刘桂五殉难之后每逢忌日,半夜的时候,他的女儿刘清芳,都会被一阵阵悲怆的哭声惊醒,那是母亲又在为父亲伤心痛哭。作为一名东北军人,刘桂五自“九一八事变”随军离开家乡再也没能回到那片故土,生前刘桂五一直渴望能打回老家,向东北的父老和家人谢罪,死后他却身首两处,一处在西北,一处飘洋过海远落异国。在遥远的日本,如果刘桂五的首级冥灵尚在,能挣开双眼的话,他只能隔着茫茫的大海,从异国遥望自己的故乡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