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7, 2010

造福人类 惠泽子孙——中国百年水电发展纪实

  造福人类 惠泽子孙——中国百年水电发展纪实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记者 王优玲、赵大春)从1910年中国兴建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到现在,中国水电走过百年历程。

      回首百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水电每一步发展无不渗透了中国人为改变国家命运所作的艰苦卓绝努力。

      中国水电,造福人类,惠泽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水电装机从0到2亿千瓦的启示:国运兴,则水电兴

      国富民强,多少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

      1910年,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水电事业迈出了艰难而辉煌的第一步。

      ——“在这个国家偏僻的内地,在那远离世界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绝的地方,也已有人将西方技术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识分子和敢于开拓的人士就是这么干的……”

      ——“从这座电站的建设,我们可以预言,再过一百年中国将是世界上的一个水电大国。”石龙坝电站建设和运营初期聘请的两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在1927年写道。

      百年过后,这个预言已然实现。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水电总装机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然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水电事业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建国不久,中国便排除万难建成了“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己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掀起了两次水电建设高潮,自力更生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和三门峡、刘家峡、丹江口、乌江渡、葛洲坝等大型水电站,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优质的电力能源。

      改革开放为中国水电事业注入了创新前进的新动力,我国水电开发和建设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海战术”式的生产方式一去不复返,外资和集资办电的新模式和理念被引入,水电投入大、工期长的问题随之得到解决。

      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使百年三峡梦想从宏伟蓝图变成了伟大的工程实践,三峡工程谱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史上的新篇章。

      1992年至1999年,我国水电投产连续七年超过300万千瓦,掀起了水电建设又一次高潮。

      到199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279万千瓦,年发电量2129亿千瓦时,装机和年发电量的世界排名分别提升至第2位和第4位。

      进入21世纪,龙滩、小湾、景洪、瀑布沟、拉西瓦等一批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之后开工的大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

      俯仰之间,日新月异。2004年9月,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大关;以最近华能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水电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4.5万余座,居世界第一。

      从0到1亿千瓦,中国水电走了96年,从1亿千瓦到2亿千瓦,中国水电只用了不到6年。中国水电建设写下了华丽而坚实的“中国速度”。

      发电·防洪·富民:水电建设凸显综合效益

      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电力。

      水电还让空气更洁净,让风景更美丽。

      100年来,我国水电累计发电量7299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了27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亿吨。

      福建华电池潭水电厂大坝建成投产后,形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大金湖,风景迤逦。作为“中国丹霞”组成部分,大金湖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此外,水电建设以防洪、交通、旅游、养殖、移民致富等综合效益显示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有了三峡工程,长江中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大大降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1500万人口得到安全保护。

      通过小水电开发,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和“以电代柴”等工程,解决了全国二分之一地域、三分之一县(市)、3亿多农民的用电问题。

      水电开发地域多处于偏远山区,由于水电建设很多地方发生巨变:百姓出行更加便捷,部分移民搬入乡镇和县城,闭路电视也进了山村。

      在大力发展水电的同时,中国积极探索解决生态、移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2007年12月,《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进一步明确要求,要在保护生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水电。

      有些问题已经得到比较有效的解决:通过对淹没耕地实行长期补偿,实现移民与电站利益共享,达到移民致富的效果;通过大坝分层取水、建设联合鱼类增殖站等辅助方式帮助河段原有鱼类生存和繁殖,将环保的内容由过去陆地上的植被保护发展到水下“看不见的保护”,等等。

      不难预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21世纪的中国水电建设将能够实现民生水电、绿色水电、生态水电、和谐水电,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奏响我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时代强音。

      300米坝高的内涵:中国水电事业攀上现代科技最高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100年前石龙坝水电站安装德国西门子机组相比,今天自主设计、建造的华能小湾水电站创造了数个世界第一:近300米高的坝体世界第一,装机难度世界第一,筑坝时对两岸工程的加固难度和工程量世界第一,坝体抗震烈度达到9度,光含钒的钢筋用了一万多吨。

      300米高坝,巍巍矗立在崇山峻岭间,宣告中国水电事业攀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新高峰。

      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30米以上的大坝近5200座,其中坝高100米以上的大坝有140多座。最值得骄傲的是,2008年,中国的水电工程经历汶川地震“大考”,在特大地震下没有一座水电大坝垮坝。

      水电设备工业的发展推动着中国水电的不断进步。

      从1927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水轮机算起,中国水电设备工业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自主研制生产了混流式、转桨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逐步向水电强国迈进。

      刘家峡、龙羊峡、岩滩、广蓄水电站单机容量只有30万千瓦级,三峡和龙滩顺利投产共30多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令人鼓舞的是,通过三峡等工程“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实践,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大跨越。我国进入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

      正在建设或拟建设的溪洛渡、向家坝、拉西瓦、白鹤滩、乌东德等电站,单机容量普遍采用70万千瓦并拟向100万千瓦机组迈进。

      拥有世界先进水电科技的中国水电在国际水电市场崭露头角:苏丹的麦洛维水电站,马来西亚的巴贡水电站等等,都由中国水电建设者建造并提供设备。水电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豪情满怀。中国水电事业前程似锦,中国水电人任重道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