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3, 2010

他们能让河流活过来吗?

  

他们能让河流活过来吗?

  采访事件化工原料桶冲入松花江

  采访记者寇润涛

  如何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环保,是一个新的课题。或许,只有官方和民间的力量联起手来,才能让那些满目疮痍的河流重新活过来。

  但丁的《 神曲》 中有这样一句话:“ 过了 此河,别无希望。”

  吉林市,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具备工业基础的城市,政府在“一五”计划中就把它定位成化工行业基地。60年来,吉林市为当地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牺牲了自己。一条绕城而流的松花江,在养育着百万居民的同时,也成了化工经济的牺牲品。

  所幸的是,吉林的民间环保力量正在不断壮大,环境保护的意识已经开始在很多人的心中萌芽。

  能采访到“江城护鸟人”任建国,源于记者的一次巧遇。

  7月31日,在吉林市区松江大桥附近围了很多市民,记者起初以为是上游又漂来化工原料桶,走近一看,却发现是市民们被一群在江边嬉戏的野鸭、野雁所吸引。在市民们的指引下,记者在江边的一个简易帐篷里找到了“江城护鸟人”任建国。

  老任表面上是在保护江边的野鸭、野雁,但内心深处是对家乡环境保护的一种“痴迷”。很多人说老任“爱鸟爱疯了”,此话不假,老任自从在长白岛上“安家”后,平时很少回距离松花江只有几百米远的家中。即使岛上的小屋被洪水淹没,他也一直留在江边的帐篷里,“我想看着我照顾的野鸭、野雁安然无恙,希望松花江不要再受污染。”

  在吉林市龙潭区,当地居民马东奎说,如果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照顾自家的小饭馆,他也想成为环保志愿者其中一员,“因为我们这儿有一个叫张宪文的老人,他老有名了,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不在家安享晚年,而是带着一群人去数松花江沿岸的排污口,我很敬佩他!”

  马东奎提到的张宪文是吉化集团的退休员工,2001年,他和几名社区的退休老人一起创办了吉林市龙潭区环保志愿者协会。在他的带领下,数百名退休的大爷、大娘,放弃闲适的生活,每天义务到江边、社区、公园捡垃圾,默默地保护着自己生活的环境。

  龙潭区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宪文老人曾带着志愿者对松花江上游近40公里的干流和支流的明暗排污口进行调查,我们环保部门对这种民间环保人士非常感激。”

  实际上,在吉林市,除了龙潭区,昌邑区、丰满区、船营区都有各自的环保志愿者协会,都是居民们为保护松花江而自发成立的。正如马东奎和记者聊天时所说:“我们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那时的松花江真美!可现在看着松花江水质一天天变坏,我们也心疼啊!谁都不想松花江水受污染,至少为了我们自己……”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现实短期内很难改变,仅靠官方的力量远远不够,如何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环保,是一个新的课题。或许,只有官方和民间的力量联起手来,才能让那些满目疮痍的河流重新活过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