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1, 2010

捐角膜捐遗体 93岁老人“延续”生命

  1949年11月9日清晨,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32岁的侯骏初和两个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脱离国民党残余,投入新中国怀抱。今年9月7日,侯骏初走完了93年不平凡的传奇人生,他的眼角膜当日移植到一位患者的眼睛内,目前已经重放光明。9月11日上午,按照老人的遗愿,包括他的老伴在内共8位家人和20多位相关领导,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法医楼,举行了非常简单的遗体告别和捐献仪式。

  特别

  告别厅里没有花圈无人哭泣

  昨天9时整,头发花白的78岁老太太蔡秀琴胸前戴着一枚小白花,在儿子侯理臻和孙子的搀扶下,一家8口人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法医楼一间大厅里,看老伴侯骏初最后一眼。他们一家人的身后跟着来自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的相关领导以及侯骏初老人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共30余人,一起参加“侯骏初先生遗体捐献仪式”。

  老人安详地躺在大厅中央,身上盖着一条红颜色的缎面被子。遗体上方的黑底白字主题横幅下面摆放着老人的巨幅照片,照片两侧悬挂的一副挽联写道:“冒风险弃荣华两航起义报效祖国无怨无悔,经坎坷薄名利遗愿捐体奉献医学可叹可敬。”横批为“坦荡人生”。整个大厅里除了妻子和子女、孙儿以及陕西省政协办公厅、陕西省委统战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庆安集团、陕西省航空联谊会、西安市眼库、西安庆安中学等敬献的8个小花篮外,没有灵堂,没有花圈,没有人胳膊上戴黑纱,也没有一个人哭泣。

  蔡秀琴老人带着子女孙儿走到老伴的遗体跟前,轻轻揭开被子的一角,深情地望着侯骏初的遗容,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将被子盖上,来到大厅门口。从神情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蔡秀琴老人说,“今天这个告别仪式和遗体捐献仪式的现场,是我们严格遵照侯骏初先生的遗嘱布置的。”

  义举

  先生角膜重放光明老伴也自愿捐遗体

  蔡秀琴老人说,25年前,儿子侯理臻的岳父朱延寿将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5年前,儿子的岳母朱佩琳又将遗体捐献给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她和丈夫侯骏初对这两位老人的举动感到非常钦佩。去年冬天,老伴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因肺炎引起呼吸衰竭,连续十几天不能说话,医生诊断后发现,老伴患的是胰头癌,肿瘤已经扩散到了全身,生命估计只能延续9个月左右。春节过后,老伴突然向她提出捐献遗体的事情,她当时非常赞同。

  4月份,她陪着老伴亲自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中心,填写了“遗体志愿捐献登记表”,希望“能为祖国医疗事业作出一点贡献”。当老伴看到接收单位在登记表上填写的“接收捐献的遗体用于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及科研,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的承诺时,非常高兴地点着头。8月底,老伴再次住进医院后叮嘱她说,“我走以后,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发讣告,不设灵堂,不收花圈,不收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礼金,也不要通知除家人之外的任何人,只要把我的遗体全部捐献给国家就行了。”

  9月7日凌晨4时55分,老人走完了自己93岁的传奇一生,这一天,距他的94岁生日还有8天。老人去世后,家人第一时间通知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中心,最先捐出了老人的眼角膜。遗体接收单位迅速将老人的角膜移植到了一位患者的眼睛内。昨天上午,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蔡秀琴,侯骏初老人的角膜已经在那名患者身上重放光明时,蔡秀琴老人非常兴奋地说,“好,好,这是先生的生命在延续。”随后,蔡秀琴老人像老伴一样,填写了“遗体志愿捐献登记表”,同样希望“能为祖国医疗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老人的儿子侯理臻说:“虽然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不悲伤,他把遗体捐献给我国的医学科研事业,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感动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为父亲的举动感到骄傲,也对父亲和母亲的义举表示理解。”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马兆明表示,他们要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侯骏初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党、把自己的每一份精力、每一寸肌肤完全的无怨无悔都献给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往事

  捐遗体的老人曾参加“两航起义”

  在侯骏初老人遗体捐献仪式上,记者了解到,原西安市庆安中学退休干部、享年93岁的侯骏初在61年前的1949年,同香港中航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脱离国民党残余,投入新中国怀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为新中国民航事业起了奠基的作用。

  1949年11月9日清晨,原中国航空公司的10架飞机与中央航空公司的2架飞机相继从香港启德机场呼啸起飞,在脱离塔台视线后,掉头向北飞去,1架飞抵北京,11架飞抵天津。同日,香港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2000多名员工通电起义,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新中国的怀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两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起义切断了国民党政权的西南空中运输线,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解放中国大陆的进程,同时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国民党政权在港的资源委员会、招商局、中国银行等27个机构相继起义,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是一个重大打击。起义北飞的12架飞机和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队主体,起义归来的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建设的一支主要骨干力量。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提供的一份《中国民航报》2009年11月9日题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献身祖国民航事业》的纪念两航起义60周年的社论上看到,毛泽东主席称赞“两航起义”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两航起义”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史册。

  纪念

  老伴亲笔为丈夫撰写生平

  当记者向蔡秀琴老人问起侯骏初老人的个人情况时,蔡秀琴老人说,老伴一生非常简朴,生活中无欲无求,心胸宽阔,心性平和。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衣兜里掏出两张纸说,“这是我亲笔为老伴写的生平简历,他的一生既有传奇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只有我最了解他,别人写不好。”

  “生平”写道,侯骏初,男,1917年9月15日生,江苏苏州市人。原庆安中学退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9月7日凌晨4时55分去世,享年93岁。

  1940年考入重庆工校,1944年考入中国航空公司任发动机科科员。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1950年参与护产(航空器材)活动,到1950年5月回到祖国,参加了中央军委组织的学习班后,分配到太原221厂工作。1955年调入西安第一航空技校,任科员、副科长等职。后校改厂建立厂办子校,侯骏初任副校长等职,直到1981年退休。由于机构调整,现为庆安中学的退休干部,曾经担任了陕西省第五、六两届政协委员,航空联谊会的理事。

  文/本报记者 李永利 实习生 成雯清

  图/本报记者 阮班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